查看原文
其他

竞争性多边主义下,全球治理如何减少“摩擦”?

卓晔 全球治理 2022-06-24


本文约32000字,读完约需15分钟


本文作者卓晔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初稿曾在第十二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会议的分组讨论中宣读。文章刊载于《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1年第7期。原文标题为《国际制度复合性何以走向分散化》。

GGRC2017


核心摘要

国际制度间的重叠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屡见不鲜,国际制度复合性也由此成为国际制度间关系的重要内容,即同一议题领域内功能重叠、非等级制且拥有部分相同成员的国际制度集合而形成的全球治理系统。由于在总体制度设定构造上缺乏统一目标,分散化成了国际制度复合性的基本特征和可能走向,这影响了未来国际制度的发展方向,针对国际制度复合性分散化的研究应运而生。现有研究在分析探究国际制度复合性分散化的原因时存在归因单一、缺少系统性分析的缺陷。为克服这种不足,可采用交易成本视角,以系统性思维结合国际制度复合性中的构造性特征、单元国家和要素制度,将国际制度复合性分散化归因于国际制度复合性中存在交易成本,即参与国家和要素制度受制于国际制度复合性构造而产生的外部性成本。作者采用关键案例中最小可能案例的研究方法,选取清迈倡议框架下2000—2008年的东亚货币合作制度作为国际制度复合性的个案,发这一时期的东亚货币合作制度在构造上存在着挂钩分歧、意图错位和互换额较低等特征构成的交易成本,从而导致该制度复合性的分散化。关键词: 国际制度复合性 分散化 交易成本 清迈倡议 东亚货币合作


GGRC2017

更多阅读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Global Governance Research Center, RUC)成立于2017年3月9日,是北京巨丰金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琳女士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负责运营管理的教育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由原外交部副部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何亚非领衔,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张燕玲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旨在构建高层次、高水准的全球治理思想交流平台,并向社会发布高质量的全球治理研究报告,努力践行咨政、启民、伐谋、孕才的智库使命。自2018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连续四年入围由美国宾州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SCP)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亚洲大国智库100强”。

扫码关注我们

GGRC201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